My Study Map in Fudan University

顯示具有 國情與旅行分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國情與旅行分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2月15日 星期一

Thượng Hải là rất đặc biệt


        Ngày 18 Tháng 10, Hạo Minh đến Nơi ở của Chu Ân Lai ở Thượng Hải. Ngoài ra thăm quan viện bảo tàng này, trong trên đường và ra, Anh cũng phát hiện một số hiện tượng đặc biệt ở Thành Phố Thượng Hải. Hiện nay, xin cho Anh giới thiệu bạn các như sau. Cảm ơn.

1. tên đường của Thượng Hải

        Nếu đến nơi này từ Đài Loan, các bạn nhất dinh cảm thấy tên đường này là giống như ở Thành Phố Đài Bắc. Ví dụ như đường Trùng Khánh Nam, đường Nam Kinh Đông, đường Trung Sơn Bắc và như vậy--Mặc dù không có đường Trung Chính, nhương mà có "đường Đạm Thủy". An hỏi bạn học Trung Quốc và sao dố hiểu: Có nhiều tên đường được đặt theo từ tỉnh hoạc thành phố khác của Trung Quốc ở Thượng Hải. Này là từ Thời kỳ Tô giới, được phát triển lúc Thời kỳ Kế Hoạch Đại Thượng Hai(大上海計劃, lúc Quốc Dân Chính phủ), sau đó tất cả Chính quyền cơ bản tiếp tục kế hoạch này--vì thế không có đường Đài Loan.

Hình ảnh 1: Dấu hiệu đường Trùng Khánh Nam(重慶南路)
 
 
2. LINE FRIENDS CAFE & STORE

        Hiện nay, người vẫn có thể không dùng phần mềm Truyền thông ngoại quốc như Facebook và Line. Tuy nhiên, Anh có xem quán cả phê và hảng lưu niệm của "Line Friends" ở Thượng Hải. hảng đó không chỉ có nhiều loại hàng mà còn có nhộn nhịp lắm. Nó có vẻ như nhiều thanh niên Trung Quốc đuổi theo điều phổ biến của hướng tây và Nhật Bản và Hàn Quốc. Mặc dù những thanh niên này thích LINE, nhừng đó còn cần tránh Kiểm duyệt Internet bằng kỹ thuật, và sau đó có thể liên kết những liên mạng nước ngoài. Cuối cùng, Anh nghĩ chúng ta là haṇh phúc hơn ở Đài Loan.

Hình ảnh 2: cửa vào của "LINE FRIENDS"


Hình ảnh 3: nội bộ của "LINE FRIENDS"(dược chính sửa)

2015年10月6日 星期二

中共一大會址


        2015年9月的一個午後,我參觀了位於上海市黃浦區興業路76、78號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

圖一、館內的中國共產黨黨旗

一、會址簡史
        1921年7月23日至7月30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就在此處舉行。當時此處的地址是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108號,是一間位於法國政府租借地的私人寓所。中共一大就是這戶人家的客廳秘密舉行的,有13名中國代表、2名共產國際代表與會,共15人。7月30日因為被法租界警探發現而轉移至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遊船上。
       這個會議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但它在民國時期並不顯眼,中共也是在建政後才有時間派員踏勘原地、確立該黨起源的紀念會址。

圖二、公共租界界石(1899年立)
 
 
二、奢華包圍下的「愛國主義」基地
        從地鐵新天地站往中共一大會址走,遊人們首先感受到這裡或有大樓林立、或瀰漫著歐洲浪漫風情。再看看琳瑯滿目的服飾、咖啡廳以及可觀的價目,很難讓人聯想裡頭有間掛滿牌獎勵牌匾的「愛國主義」基地。


圖三、紀念館外景
 
 
三、「堅定」與「穿越」的展覽
        這個紀念館對於中共中央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其對大眾傳播政治意識型態的功能有時大於史實的認識。其中滿多特色可能會讓從臺灣來的我們有不一樣的看法。以下舉三個例子簡單說明之。
 
(一)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民主」的革命
        在臺灣我們學習到關於1911年10月10日的辛亥革命時,應該學的都是推翻滿清統治的「中國民主革命」,但在中共的史觀中這是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而中共當初要進一步建立的是「無產階級」的民主。此種詮釋方式亦用來說明他們建政後的「民主政治」和之前軍閥、國民黨統治大陸有所謂本質上的差異。這是中共中央對歷史「堅定」的一面。
 
圖四、孫中山:中國近代「資產階級革命」的領袖       
 
 
(二)毛澤東在「建國」前偉人意象
        我在臺大上課看過的紀錄片就有這一幕。中間站著高談闊論的是毛澤東。關於當時開會是怎麼一回事,據1950年代中共派員考證史實的過程,當時他們連是在樓上開會還是樓下開會都不確定,更遑論正確回憶開會時的點點滴滴。若按毛澤東在中共的地位變動來看,他是在1935年「長征」途中於貴州召開的遵義會議才被確立為中共領袖。李大釗等人才是該黨草創時的主要領導人物,毛澤東在當時只是小角色。這樣抬高他當時的地位,會讓人感覺中共中央在「穿越」歷史--好比歷史劇裡康熙皇帝說臺灣是大清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一樣。
 
 
 圖五、中共一大開會想像圖
 
(三)特展:中國共產黨與全民抗日戰爭文物圖片展
        其實,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的面積不大--當初就是在人家的客廳開會嘛!加上當時集會規模小、又是秘密集會且歷經波折,因此此館除了關於中共一大的常態展之外,還有相關特展。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中共中央亦積極舉行相關紀念活動,但其想呈現的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在名為「中流砥柱」的特展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中共在抗戰進行的作戰及其在陝甘寧邊區進行「自治」的照片。然而,在整個抗戰過程中,以國民黨領銜的戰役占了絕大多數。因此,我們可以發現,大陸當局刻意宣傳中共抗日的貢獻,亦無法掩飾許多展覽或資料講述內容迭有重複的矛盾。
 
 
圖六、特展:中國共產黨是抗戰的「中流砥柱」

 

        新天地附近除了有中共一大會址之外,還有思南路71、73號的周公館(國共談判期間中共代表團駐滬辦事處,周公在此指周恩來)、馬當路302、304號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1919~1932年)。時間允許的話,都可以去參觀看看喔!

2015年9月30日 星期三

購物不掏錢:線上支付在中國

        現在來到上海生活有個很不一樣的消費型態就是「線上支付」。在這裡,我們除了在學校食堂必須使用「一卡通」之外,「非現金支付」在外頭消費亦漸漸成為支付型態中的重要部分。為什麼會這麼說呢?以下就來給大家說說其特點。
 
1.個人化:圖一是上海麥當勞五角場店的自助點餐機。我們當然可以選擇直接到櫃檯點餐,但如果你操作本機臺便會發現,其實很多餐點是可以任意組合的。就算是名實相符的優良服務員也不可能將這些琳瑯滿目的餐點一一說盡,但你卻可以在選單上一目了然並進行搭配。
2.便利性:在臺灣網購、訂票、繳款等等我們很自然地想到ibon之類的機臺,其功能的多樣、齊全是現在大陸便利商店尚無法匹敵的。不過,支付的方式畢竟還是付現。這在大陸消費市場會碰到一些不便。由於他們的最小計價單位是毛(角),因此有時候會因找零累積不少沉甸甸的「零星」(零錢)。另外,平常帶太多錢在身上也不保險。
3.比較性:在大陸有個很知名的網站叫「大眾點評」,這個網站除了可以讓消費大眾給予商家評價之外,最大的特色就是「團購價」。這兒的團購不是跟你的同事、好友「相招」訂購東西喔!他是一個集體的概念,也就是你不必自個兒找人,願意參與的店家自然給每位線上支付的顧客「團購價」優待。「團購價」跟原價的價差可能差很多,而且提供的商品、服務是一樣的。參與的店家會傻嗎?不,看看團購的人數就可知何謂「數大,便是美」。在此趨勢下,消費者恐怕會愈來愈「被便利化」、「被優惠化」,因為「個人」在兩者之間(線上支付、實體支付)的選擇彈性似乎漸漸縮小。不過,若不要想那麼多,就歡喜但謹慎地接受這股新興市場經濟的浪潮吧!
 
        儘管我在上開提到諸多線上支付的特色,但其實它目前還無法取代現金支付的地位。這一方面是該系統尚未普及,二來是許多民眾仍習慣以現金支付。其次,線上支付帶來的便利也是有代價的。我們至復旦大學報到的隔天,學校就有請上海公安機關王警官給我們上課。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防騙」、「防搶」。我想這應該不是當地警方小題大作。舉例來說,當你進入中國農業銀行的提款亭後就會有語音提醒請你把門鎖上、注意周遭並囑咐不要把錢匯入所謂的「安全帳戶」--王警官說那是對歹徒來說很安全!總之,在享受(或必須接受)線上支付的同時,我們仍應提高警覺、注意自身財物及人身安全。
 
 



2015年9月19日 星期六

交通與道路安全

        復旦大學其實位在上海的郊區(也就是比較鄉下)。到這兒,你可以看到很多現代臺灣很少見的「奇景」。其中有兩個「特色」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

一、「叭啦叭叭叭~」:綿延不絕的喇叭聲
        我們常說中國經濟正在起飛,很多人開始買得起車子、房子。在大陸,如果你只看表面的建築物、物價,可能會以為他們比臺灣還「進步」。可是為什麼大陸當局不斷在強調「文明社會」呢?從這次來到上海後,我有個深刻的體會就是「按喇叭」。不管是馬路還是學校的道路(註1),基本上很多人沒有「大車讓小車、車子讓行人」的概念,似乎是只要有人車擋在前面,駕駛或騎士就要「叭」他。他們也沒有所謂我們交通法規所謂「半秒」的限制,所以可以聽見各種的「叭法」。也不知道這些人在急什麼?等一下又無妨。不過,在上下班尖峰時間可能就會好點兒,因為「叭了沒用」,車子只能牛步前進了。
        翻開臺灣那段「錢淹腳目」的歷史,其實我們也走過類似的路,但中國近年來在資本主義的領頭下「超英趕美」,卻也導致生活品質的落差加劇。雖然這些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你家就在馬路邊那可就另當別論了。我大多數上課的教室在光華樓,光華樓接近東門、復旦最高的建築物、有30層樓高,但連在20幾樓上課都可以很清楚的聽到喇叭聲。可以想見毗鄰馬路的宿舍之「光景」。


二、紅燈只「代表」四輪車「可能」會停下來
        「看到綠燈了」在臺灣我們還是會注意來車、避免哪個「冒壁鬼雄雄撞過來」。但是,至少在復旦大學附近,機車還有其他兩輪的車子是不看紅綠燈的,好一點的或許會騎慢一點,但奉勸行人不要跟自己玩命、把握「安全至上」的原則、接受「禮讓車子」在目前的這裡是種「公開的潛規則」。

圖一、五角場商圈十字路口
圖二、武東路(宿舍外馬路)

註1:大陸的大學校園內是有路名的--不像臺大靠辛亥路的系所住址還是要寫羅斯福路。另外,復旦大學除了讓公務汽車進入外,還允許學生騎電動車(這種不用駕照)。

圖三、復旦大學校內路名之一:登輝環路(紀念李登輝校長)

2015年9月13日 星期日

到中國大陸,辦個「自助通關」吧!


         91日,我和同班機的欣怡同學一道抵達上海浦東機場。為了便利下次通關,我們辦了「自助通關」。這是一個類似於我國自動通關查驗系統的通關方式。辦妥申請後國人赴大陸將可走自助通關通道,由電腦取代人工識別身分後完成通關手續。

        不同於我國的自動通關在於,現階段大陸官方只以指紋為唯一的通關方式(去日本好像也要按捺指紋),而我國則以臉部辨識為主、指紋辨識為輔──臉部辨識偵測失敗2次後才要按捺指紋,國人申請時可選擇不同意按捺指紋(但這樣臉部辨識失敗2次後,當次就會直接改為人工查驗)。以下簡介一下往返中國大陸在機場作業的三個便利機制。

1.自助報到:目前有許多航空公司都有提供KIOSK自助報到機,也有網上報到的功能,兩者的主要差異在前者有托運行李的專櫃,後者要拖運行李的話需排人工報到的櫃檯。托運行李時,要等到通過海關的掃描機後才能進入出境喔!

2.自動通關:除了平時可到移民署申請之外,亦可直接在機場的移民署櫃檯辦理。由於近年來政府推廣普及,申辦的人愈來愈多,所以不像我去年申請時直接在櫃檯進行申請,而必須到旁邊的專屬櫃檯抽號碼牌。因此,出國當天才要申請者請務必更早到。申請所需證件為中華民國護照、身分證或第二身分證件(如:駕照,但建議直接用前者就好了)。

3.自助通關:國人赴大陸後可至其邊檢單位處申請自助通關。以浦東機場為例,他們就直接在自助通關的櫃檯幫我們辦理。可是,令我們很訝異的是,那天自助通關竟然「沒開」──不知是待維修抑或其實那是不是24小時的?申辦這項業務僅需攜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臺胞證,本式、卡式都可以)。

        復旦大學校方會安排專人接機。依這次的入學通知書,我們的接機時間係下午2時至230分,但校方會要求同學訂上午的班機。校方人員在快兩點的時候就到了,並視現場人數分兩批坐遊覽車到學校。因為班機難免會延誤,所以建議依通知書指示訂上午的航班,早點兒來機場「享受」和臺灣機場差不多價格的美食。(小提示:可作為上海市區高物價生活的體驗)